南平明翠阁峥嵘岁月三百年
浏览量:512 作者:明翠阁禅寺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9-10-01
清同治十年(1871),爱尔兰摄影家约翰.汤姆森拍摄的明翠阁照片。它与狮山凤冠岩相依相偎,五帝庙与其朝夕相伴,巍然屹立的城墙蜿蜒曲折,建溪江水清澈潺潺,整个画面蕴含天人合一的意境。清朝县志《南平全境辖里旧图》显著标出明翠阁方位是南平古城东侧城墙外。
上图 清乾隆年间的明翠阁图
上图 明翠阁雄踞高岩、古树簇拥、白鸟啼鸣、船工摆渡、香客敬香、清幽山野、寂静小路,旁无房屋、相映生辉。清代朱鋐赞叹此景有诗曰:“巍巍古阁倚城东,一径崎岖翠色中。四面青山皆入画,春花秋叶隔桥红”。
上图是抗战时期福州沦陷,明翠阁三宝殿改造成福建省主席陈仪公馆,陈仪夫人是日本人,此照片她为明翠阁拍,展示陈公馆的全貌。河上有数十组木排的密集聚拢在一起,停靠在下图码头边,捎排公们一路旅途劳顿,在五帝庙,明翠阁憩息修整,再从闽江劈波斩浪抵达福州。
上图 明翠阁下方的简易公路有汽车运输,路边电杆林立,路边远处房屋建起,此画面吵杂声四起,失去往日的宁静。
上图 该图五帝庙着落在明翠阁山脚旁,河床岩石裸露,此景是秋冬季节。
上图 明翠阁紫霞洞,位于大雄宝殿后侧,此洞目前还保留住。此洞可能是法师们闭关禅修之场所。
上图 青年团南平地工委机关干部留影于明翠阁螺旋亭。(1950年11月21日)
上图 解放初期的明翠阁
上图 1961年建成的水东大桥,“文革”前的明翠阁。
下图 “文革”期间,明翠阁里的古籍、文物散失殆尽,仅存镇阁国宝观音铜像,现收藏在福建省文物总店。
南平明翠阁峥嵘岁月三百年
刘光舟
明翠阁位于滨江北路狮山凤冠岩上,古城墙下。众多游客都曾多次参观、膜拜。但是,明翠阁为何称闽北第一阁,能说出缘由的人可能寥寥无几。
据《南平县志.名胜志》载:明翠阁,东门外,紫霞洞下。岩前左畔有接龙桥,祀送子观音。凤冠岩,祀老佛。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)建。乾隆二年(1737)并二十七年(1762)重修。嘉庆间复修。同治元年(1862)二月十九日烧毁,是年重建。光绪二十年(1894),僧真觉募捐重修。县志又载:明翠塔,在明翠阁右旁。县志又载:五帝庙,其一在东门外,明翠阁前。
清同治十年(1871),爱尔兰摄影家约翰.汤姆森,为探寻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之源头、闽北茶叶出口欧洲的主产区南平,他雇木船专程从福州到南平,并拍摄了一张重建不久的明翠阁和五帝楼,这张珍贵的老照片,再现了清代明翠阁的壮丽奇景。
清代朱鋐明翠阁诗曰:“巍巍古阁倚城东,一径崎岖翠色中。四面青山皆入画,春花秋叶隔桥红。”
清末,明翠阁的住持为一心方丈。彼时有一位生于1878年,年二十岁出家的青年和尚,他是今延平区赤门乡尤山头村人,原名吴守贞,拜一心为师,他法号名自空。
1903年,自空赴南洋,曾到马来西亚、泰国、缅甸、柬埔寨等佛教国家募缘。1906年回国,任明翠阁住持。此时,明翠阁破烂不堪,自空便请南平县商会会长章鹤征设计,建造接龙桥两端的螺旋亭,一座有旋梯三十二级,一座旋梯五十一级。该设计图纸后存于南京档案馆。
民国二十五年(1937),江苏镇江县人陈文才,因北国沦陷,来到南平暂居明翠阁。后拜自空方丈为师,削发受戒,皈依佛门。自空赐陈文才法号为“心圆”。
抗日战争,福州沦陷,福建省政府搬迁到南平专署管辖的永安县。彼时,南平是抗日战争后方,闽江水运是日军炸不坏的交通。省主席(省长)陈仪,将明翠阁三宝殿改造成陈仪公馆,山后还挖了一个防空洞,以避日本飞机的轰炸。陈仪夫人是日本人,她为明翠阁拍了一张照片,展示陈公馆的全貌。
新中国成立初,因破除迷信,明翠阁香火不继。1953年,自空方丈圆寂于明翠阁,享年七十四岁。心圆和尚在外租房,靠卖香烟维持生计。
1956年4月,南平县政协召开第一届会议,心圆和尚连任第一、二、三届委员。1962年,心圆被选为南平市人民代表。
1966年,文化大革命开始,红卫兵“破四旧”将明翠阁藏经楼里的佛经、古籍全部焚烧,阁内的珍贵文物捣毁,明翠阁国宝--明代观音铜像送给福建省文物总店。
1970年,在“砸烂明翠阁,修复战备路”的口号下,具有三百年历史的闽北第一阁毁于一旦,拆了禅寺还挖了山体。心圆和尚也于当年含泪去世,享年九十一岁。
1984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延平山城,荒芜十多年的狮山春风吹又生。南平市将召开政协第六届二次会议,刘光舟、陈必珍,叶友璜、王旭明,陈著生五位政协常委写议案,建议重建明翠阁。
1984年6月28日,市长夏玉瑚,副市长宫维祺等主持召开政府办公会议。会议纪要说,关于重建明翠阁的问题,会议同意。一、原址原建,需占地多少?由市规划处审批,在所定范围内,该谁拆迁就谁拆迁。二、7月1号正式破土动工,但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理。三、所需三材,由筹委会做出计划,上报计委,请计委统筹安排解决。
第二天,1984年6月29日,南平市规划管理处批复重建明翠阁筹备会,同意在市区东郊狮山重建明翠阁。
第四天,1984年7月1日,上午九时在明翠阁旧址举行动工典礼。呈现有钱出钱,有物出物,有力出力的生动局面。
明翠阁由惠安县城乡建筑工程公司承建,公司代表蔡森枝,工程设计王寿堂,木匠大师是七十高龄的王烟元师傅。他们只带鲁班尺、墨斗及几把锯子、斧头和凿子,没有机械设备。工场设在山顶上,省军区南平招待所内(今九峰宾馆旁)。
1985年5月4日,北京新华社,向国内外播放南平明翠阁动工兴建的新闻,影响全球,历史罕见。
1985年秋天,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来南平指导工作,他青年时代曾在明翠阁阅读《共产党宣言》等马列著作,听说明翠阁正在建设中,他怀念心切,在市委书记叶文鉴的陪同下,登上明翠阁参观正在雕刻的木件。
明翠阁观音殿,是现今南平市区内唯一的一座仿古木建筑,也是闽北罕见的一座大型的木雕艺术品。观音殿建筑材料为特别定制,天花板厚度2.5公分,瓦片是在闽清定制加厚青瓦。专家称:当今钢筋混泥土的高楼大厦,它的寿命只有七十年,但是,明翠阁观音殿在几百年后,仍然会鹤立鸡群,屹立在凤冠岩上。明翠阁的建筑特色,概括为三个字:精、奇、险。
精,精雕细刻。观音殿大部分构件均是深度雕刻,人物、花鸟栩栩如生,殿内藻井直径六米,由一千三百多个拱斗重叠拼装而成。曲栏明朗典雅,翘角飞举,十八个吊篮十分精美。整座大殿木构都是榫头串连,不用一根铁钉。而且杉木来自南平与建瓯交界处海拔千米的五谷岩原始森林,堪称闽北之最,省内少有。
奇,明翠阁驰名中外在于奇,楼奇、景奇。旋梯盘空行,阁中有地洞。走出地洞,可观赏剑溪山城美丽风光,九峰罗列窗前,二水平分静流,足以令人流连忘返。
险,明翠阁依山而建,落差数十米,半是石崖,半是悬楼,主殿如顶托天空,像一座蓬莱仙境,阁廊俯瞰四方,青山环抱,绿水环流,山城风光尽收眼底,撩人欲醉。
重建明翠阁以最省的资金、最快的速度、最优的工程,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,于1987年基本落成,工程总决算二十四万零七百五十四元七角七分,不包括群众捐献的木材及其它建筑材料。
1987年7月9日,明翠阁筹委会将落成的明翠阁移交给南平市佛教协会会长僧崇道。
光阴如箭,三十年后。2019年3月16号,由肖世华引荐,我应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、明翠阁禅寺住持释法康的邀请,以耄耋米寿之年,在陈增玉女士、陈榕先生的牵扶下,登上一百多个台阶,来到观音殿,在狮山堂品茶叙旧。我将重建明翠阁十二件珍贵档案资料交给释法康住持,其一是明代观音铜像图片;其二,杭州西泠印社副社长,著名书法家郭仲选书写的“明翠阁”的题匾;其三……。
我十分感谢,重建明翠阁的志愿者团队,他们毫无报酬,在山崖上忙碌了三个春秋;我十分感谢塔下、红星、八仙村的农民,他们在五谷岩的原始森林里肩扛又拖驴(一种运木材的办法),将二十几米长的杉木运到城里;我十分感谢无数捐出5分、一角钱人民币支持重建明翠阁的延平人。
今日的明翠阁,恢宏壮丽,金碧辉煌,朱栏盘空,檐高气深,是名符其实的闽北第一阁。(2019.3.25)
释本焕(公元1907年--2012年),法名心虔。1930年出家,得虚云禅师传法印可为南禅临济宗临济法派第44代传人。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,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,任广州光孝寺住持时,为庆贺明翠阁重建题写的“佛”字(1984年)。
1984年重建明翠阁筹备委员会成员名单
张全福 (政协主席)王水富 王 平 叶智远 卢保康 刘光舟 刘鑫华 陈德淮 杨水妹
郭大延 黄景钟 潘枝东 魏世民 释印禅 王顿空
第一排左起:黄景钟、释印禅、张全福、刘光舟、刘鑫华 、潘枝东第二排左起:王平、魏世民、陈德淮 、叶智远、郭大延第三排左起:卢保康、王水富 、王顿空 、杨水妹
上图 筹备委员会成员实地讨论重建明翠阁蓝图(左一刘光舟)
上图 1986年秋,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(右一)视察重建的明翠阁,原市委书记叶文鑑(右二),刘光舟(左一)等陪同视察。
下图 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视察明翠阁寺庙建筑雕刻。
上图 由刘光舟、陈必珍、叶友璜、王旭明、陈著声五人共同提交的南平市政协提案《建议重建南平明翠阁》。这五位先生菩提心善举,才有今日的明翠阁,南平人民永远铭记于心。
上图 南平市规划管理处批复重建明翠阁
上图 刘光舟(左)、释法康(中)、肖世华(右)。(2018年6月29日,明翠阁新上任住持释法康法师拜会刘光舟先生)
上图 重建明翠阁修复方案图
上图 重建好的圆通宝殿正面照片,该殿供奉观音菩萨。
这是明翠阁圆通宝殿的正面与侧面设计图纸
上图 1987年重建竣工的明翠阁圆通宝殿(方方摄影)
以下照片是今日的明翠阁
上一条:明翠阁历史游记及文史资料
下一条:明翠阁记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