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翠阁禅寺,位于南平市城区北面凉伞铺凤冠岩的悬崖峭壁上,宋朝已建有小庙祀奉观音菩萨,明代为观音阁,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)扩建时因此处风景秀丽,溪明山翠,故改名为明翠阁。乾隆二年(1737)和二十七年(1762)、嘉庆年间几次重修。1894年僧真觉重修,清末民国住持俪珠、心化、心圆、自空等先后募缘维修,尤以自空扩建之功为最。
1926年自空和尚向闽北各县化缘,又亲往东南亚各国向侨界筹款,在南平县商会会长章鹤征等商绅的帮助下重修接龙桥和三宝殿。桥上安佛殿,并设螺旋亭两座,一座旋梯32级,一座旋梯51级,高度将近20米,这在悬崖之上更显高大雄伟。1971年因建“战备路”拆毁。198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,原址重建。
1985年建成主体建筑高27米的圆通宝殿。毗连建筑“接龙桥”螺旋亭相继竣工。1989年大雄宝殿建成。1993年又续建天王殿、方丈楼。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两次莅临该阁,为明翠阁题字,为天王殿题匾,说这是全国最高天王殿。
明翠阁占地面积53亩。雄踞高崖,俯瞰建溪,建筑群紧贴悬崖峭壁。阁匾为“闽北第一阁”。攀绕而上,“五步一亭,十步一阁,廊腰漫回,檐牙高啄”。从公路旁岩壁拾级而登,始至山门,其楹联是:“明楼叠昳南平城中三宝殿,翠阁生辉北闽山区一古刹”。穿过雕琢“明翠胜境”的山门进入大殿,过了接龙桥,顺着螺旋亭通道盘旋而上进入八角楼。八角楼悬吊岩面,凭栏俯视,如置身半空,溪山胜景、大桥车流、厂矿高楼尽收眼底。明翠阁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。
历代文人骚客游此,不乏题咏佳作。清代朱宏诗曰:“巍巍古阁倚城东,一径崎岖翠色中,四面青山皆入画,春花秋月隔桥红。”乾隆二十六年进士、翰林院检讨、记名御史官志涵《游明翠阁》诗:“肩舆过城东,仰见石突兀。鸟鸣春满山,群峭绿如波。曲嶝磐空行,人语出林末。琉璃驻小红,幡影荡佛骨。檐高云气深,江涨浪花阔。叶叶渡舟轻,旧响滩已没。来参玉版师,禅味颇清绝。半郭亦半村,萧散殊可悦。眷波风日佳,诗思一触拔。”
1927年福建省省长萨镇冰到明翠阁,盛赞自空和尚重修古迹,亲笔题赠对联一幅:“自古名山僧进德,空场妙谛我知无”。并赠多部佛经给明翠阁珍藏。1938年民国政府驻闽绥靖公署从福州迁到南平,该署主任陈仪(兼省府主席)曾在明翠阁驻节,为防备日寇空袭,特地在观音阁后面开凿防空洞,从方丈室中可以转入。
明翠阁是南平观音菩萨祖庙,存有观音抽签诗木刻总本,共100签分12官,曾翻印,分存于南平法云寺、伏虎庙、顺昌宝月庵,狮岩庙等祀奉观音的禅寺备用,明翠阁地处闹市之中,香火鼎盛。
正月初一弥勒诞、二月十九观音诞、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、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、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,众多善男信女进香。此外,还有正月的平安法会,消灾普度法会等使明翠阁更显香火旺盛。